找到相关内容3756篇,用时14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在中国佛学院讲课时给学生出的试题(部分)

    是非判断题(正确在括弧内打✓,错误在括弧内打 在《梨俱吠陀》时期,人们认为太一即独一之彼通过苦行创造了自身与世界,这苦行即瑜珈。也就是说,早期的瑜珈与苦行联系紧密,并认为它是世界的源动力。( )《奥义书》时期的瑜珈修持主要以个体的解脱为主,不再单纯追求升天或得到神通。( )释迦族源为塞种人。( )藏传佛教的《大日经》为最古老的佛典。( )释迦太子第一次体验到初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11052129.html
  • 迦叶尊者的高尚品格与历史地位

    意译大迦叶。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十大弟子之一,以修头陀苦行著称。佛陀逝世后,由于其人品、梵行为同辈所推崇,他被推举为教团领袖,并主持了佛教经典的首次结集审定工作。此后过了大约二十几年,他将主持教团之责托付...只做名义上的夫妻。他们就这样坚持了12年。当迦叶父母过世后,摩诃迦叶便毅然出家。  这一记载在俗人看来有点匪夷所思,但从迦叶尊者出家后长年坚持修头陀苦行来看,还是比较符合其性格特征的。  大迦叶30多...

    陈星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847759.html
  • 论提婆达多之“破僧”

    提婆达多向佛“索众”没有达成目的;他在三大力量的诱惑与鼓舞下,更向破僧的逆行前进。三大力量是:王家尊敬、释种拥戴、苦行风尚。  一、王家尊敬:起初,提婆达多得到王子阿阇世的尊敬供养。后来,父王频婆娑罗的...!  三,苦行凰尚:印度恒河流域的苦行精神,特别发达。与释尊同时而多少早一些的尼犍亲子,出于昆舍离王族,立耆那教,特重苦行。一直到现在。印度还有不少的耆那教徒。释尊出家修学时,也曾苦行了六年。在当时,...

    印 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1562893.html
  • 虚云和尚与天台山

    ”。世遂以“虚云和尚”相称。  虚云在27岁时,仅仅带上一件衲衣、一条衲裤、一双芒鞋、一只蒲团和一把方便铲,在福州鼓山一个山洞中苦行用功。一直等到三年后衲衣芒鞋都烂了,浑身只剩下衣衲裤遮体时仍感觉修证浮浅,定力甚微,于是决定外出参学游访。清同治九年(1870)秋,31岁的虚云和尚走出岩洞,以一身苦行头陀的行装,朝向江浙走去。当他在温州朱龙山栖身观音洞禅修时,一个游方禅人过来问虚云:“像你这样的修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3639471.html
  • 论佛教的中道思想

    修行。当时的王子,受外道的影响,认为情欲是苦的根本,只要克制情欲,就能离苦得乐得解脱,于是他做起了种种折磨自己的苦行。六年苦行后,奄奄一息的王子受了牧女的牛乳供养,才得以恢复体力,继续在菩提树下修行,...一般人对“中道”的理解即“不流于极端的纵欲,也不流于过甚的苦行,在此苦乐之间求取折中的态度。那样的悠闲自得倒似乎与中国古代文人提倡的”采菊东蓠下,悠然见南山……“那种”恬淡“的生活理念相一致。但佛法是...

    道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2150603.html
  • 禅宗大师虚云老和尚

    蒲团和一把方便铲,在福州鼓山一个山洞中苦行用功。一直等到三年后衲衣芒鞋都烂了,浑身只剩下衣衲裤遮体时仍感觉修证浮浅,定力甚微,于是决定外出参学游访。清同治九年(1870)秋,31岁的虚云和尚走出岩洞,以一身苦行头陀的行装,朝向江浙走去。当他在温州朱龙山栖身观音洞禅修时,一个游方禅人过来问虚云:“像你这样的修行方式,有多少年了?”得知虚云经过后,这个人不以为然。此时虚云才知道天外有天,深深自责不要说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5560452.html
  • 圣凯法师:中国佛教界在环保操作上存在的问题

    关注社会、关注人生也是我们的事业,所谓“弘法是家务”,就是要求我们能够起一种教化社会的作用。其中,历史的因素是因为我们受到一些观念的阻碍,如苦行、来世、忍辱等观念。   苦行是每一种宗教所必须的,也是追求精神超越的重要手段。但是,佛法提倡中道修行,而且认为苦行只是修行的一种法门,不是适用于所有人。但是,人对于不能达到的东西有一种天生的向往,中国佛教界对“苦行&...

    圣凯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766950.html
  • 妙云集书摘——中道之内容及其意义

    以为佛法之所谓中,是不流于极端的纵欲,也不流于过甚的苦行,在此苦乐之间求取折中的态度。但这是断章取义,不能正解八正道的所以为中道。要知道:一般人的人生观,即人生历程的路向,不是纵我的乐行,就是克己的苦行。研考这二端的动机,都是建立于情意的,即是情本的人生观,情本的法门。世人感觉偏于纵我的乐行不可通时,于是就转向到专尚克己的苦行。人生的行为,都不过在这两极端以及彼此移转的过程中。不晓得纵我的乐行,如...

    印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82169025.html
  • 大迦叶给我们的启示

    在印度的鸡足山上还见过尊者大迦叶,并且还皈依了他。"  大迦叶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,以头陀苦行著称。我觉得熟识一下尊者的行状,对我们今天的佛教徒及对佛教的继承和发展,将会得到很大启示。为此,我们据经...勇猛,修持精进,很快就证得阿罗汉果,佛陀赞叹说:"在比丘尼中,没有一个能比妙贤比丘尼更通宿命了。"  大迦叶尊者在佛陀弟子中,被称为头陀第一,"头陀"就是修习苦行的意思,修习苦行的僧人,应做到以下...

    林克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066024.html
  • 初期佛教的禅观与念佛

    主神之一,是一个性格复杂的神祗。他既是毁灭之神,又是生殖之神;既是苦行之神,又是舞蹈之神。复杂的神格实际是宗教信仰与哲学思辩的象征与隐喻,是对生命奥秘、宇宙本原的探索、把握与表现。印度河文明出土的这一...根’,也证明瑜伽之法生发於男性生殖器崇拜。”[①]   上述观点很有启发性。婆罗门教进行瑜伽修持的目的之一是追求神通,其方法则是进行苦行苦行,梵文作Tapas,原意为热。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5760881.html